故事讲述一名流行巨星(洛佩兹饰)在麦迪逊广场花圃与摇滚明星未婚夫结婚时,发明未婚夫与她的助手有染。于是她在台上随便挑选一名数学老师(威尔逊饰),与他结婚。
影人简介 欧文出生于美国德州达拉斯,爱尔兰裔美国人,家庭信仰罗马天主教。母亲劳拉·康宁汉·威尔逊是一名知名摄影师,父亲罗伯特·安德鲁·威尔逊是一名广告行政人员
Marry Me,JLo和欧文威尔逊,天后和数学老师谈恋爱。一个月前在影院看到预告就已满怀期待,原因无他,女明星+男小知识分子,这设定实在太像我心中最棒的爱情电影《诺丁山》了。身份天差地别,但是在某个时刻变回男孩和女孩的故事,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fairytale了。在我看来,诺丁山某种程度上同时说清了爱情与爱情电影的本质:它是属于我们现代人的奇观神话。爱情电影的魔力在于它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成为情侣的,距离甚远的两个人拉到一起,让他们在一同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产生想要和对方共度余生的想法,这事儿,它就不现实——但我们,幸运的【买了这张电影票的】我们,能够亲眼得见艺术家为两个人编织出的人生,见证爱情竟然真的自然生发,并且【如果艺术家足够优秀的话】可以美好到让我高喊快把我杀了给大哥大嫂助助兴的程度。当然,多数爱情电影常常流于庸俗,只有少数作品可以维持着自己轻松的基调、展现美好的爱情,同时又让你在几个关键节点确信,男女主角遇到的困难是真实的困难,而他们在某些时刻之后又确切地相信,只要他们在一起,一切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爱情本身就更是如此了:似乎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每个人都用当事人的身份高谈阔论,可离婚率一年又一年地往上飙,而身边的人们海誓山盟、大呼小叫,看起来又充满表演的成分。我们心底里都知道,拥有它是不容易的事情,但为它付出终究是值得的。于是,1999年,伦敦西边的美丽街道,一男一女的爱情神话就此写下。诺丁山至今仍然是编剧Richard Curtis老爷子的住所,也成为了令无数人心中一动的爱情密语。炙手可热的美女影星与破旧书店的惫懒主人怎么就成为了彼此的唯一?他们都很好,而那天早上他穿了件白衬衫,这就足够了。从欲言又止,到情愫渐生,而后嫌隙自然出现,直到片尾,二人如同洗尽铅华,我们边掉眼泪边成为“I am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asking him to love me”这句话的见证者。是什么能够克服国籍、贫富、名声、误会、自卑乃至常识,让这个不可能的故事终于画上完美的句号?是爱情。它绝不轻飘飘——天知道在片尾休格兰特老师拼命赶往发布会现场的时候观众有多紧张,要是没赶上,...那我真是不敢想。观众比谁都更明白现实的残酷毕竟他们就来自现实,但好的爱情电影,带所有人一起在感受现实重力的同时飞越现实,而后,徜徉在云朵之上。时钟飞转,转眼间二十几年过去。世界不一样了。Marry me的世界和诺丁山的世界有什么区别?美丽的爱情不会仅仅发生在白人中间——当然这是好事儿。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的时代已经由于科技的发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成了前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信息时代,而这发达的信息网络,又和强盛的商业和娱乐业媾和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无休止的注意力争夺战。关注带来名气,名气带来收入,当这一切都可以被量化,趋之若鹜都不足以形容人们对流量的认知和渴望。E3上和基努里维斯对话了两句的Breath-taking哥恨不得刚出会场就给自己注册账号,而发生在celebrity和素人之间的感情,也不再仅仅隔着春天诺丁山的樱花,而是关注数20与2000万的距离:一切从开始就被计算得一清二楚。你无法专注了,因为身边的所有事都在提醒你;这个时代的故事、戏剧和笑料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充足,也自然而然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一爱情之中最为重要的东西。Marry me从第一幕就在拼命强调这一点,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这个时代的天后一定要时时刻刻见诸TikTok和ins的真实感塑造要求。大银幕被自然划分为三个并排的手机屏幕,JLo的美丽面庞曼妙身姿在无数手机屏幕上划过,而电影的预告片也从未避讳过这一点。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天后一定会拥有的生活,在阮玲玉因为人言可畏而香消玉殒的近百年之后,人言更加严严实实地堆在了女明星的周围, 以至于她会比成千上万的人更晚得知自己被背叛的事实,被晾在台上。 坦率地讲,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会因此而减分:一般观众自然不会在意这些,而试图进行思考的观众乃至评论者也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未必抱有期待】:我们这个时代,还会拥有诺丁山这样美丽的爱情故事吗?很遗憾,Marry me无力承担这样的期待。作为一部RomCom,有真正的天后巨星JLo加持,对标K歌情人这样的电影尚有余力,但也很难更多了。不难猜到,整个故事如同精准的算法编写一样,每一步起伏都在预料之中,恰好贴合寻求浪漫刺激观众的每一个点。这种四平八稳的熟练制作首先成为了真诚这一品质的敌对者:当你因为作为措施的有效性而选择了哈利遇上莎莉的结尾时,它就不会有效,一言以蔽之,被察觉的套路。但我们不妨真正去聊聊剧情里的一些点。从相识开始,二人的社会关系在相识之初就因为JLo受伤之余的一时冲动而到了顶,在这之后二人自然要玩一番先婚后爱的戏码。那么他们会面对怎样的情况?当然,首先觉得对方并不令人讨厌,之后共度一些时间,找共同点,就像那个多年以前的小品形容某疑似性骚扰主持人主持访谈节目的步骤:套近乎,忆童年,看照片,把情煽,之后音乐一响,让你的眼泪流个没完。于是他们自然要探索彼此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这之中发现和解决两人天然具有的分歧。实际上听起来还挺有吸引力的不是吗?我们看看诺丁山是怎样做的。男主假扮记者和女主共度时光,之后女主参加了男主的家宴;几轮活动之后,两个人见到了彼此的生活状态,也开始逐渐放下日常的心防,开始互诉衷肠。 这建立在记者戏的一番煞有介事的笑料和家宴戏每个人掏心掏肺的自白之上,是二人感受到彼此作为人类存于世间都在面对的生活,在庞大的世界面前感受到彼此的连通的过程。而Marry me呢?共度新闻发布会的场景和男主融入名利场的情节尚算稳中有亮点,我很喜欢经纪人发现男主是数学老师、没有任何不良记录时的惊喜。“他这么干净你知道我们有多幸运吗!”——多么写实的经纪人发言。但在这之后,二人自然要开始取长补短:名人被普通人的生活吸引,普通人受到名人的帮助,这一过程似乎过于顺利,以至于套路感开始出现了。轮流选择共度时间之中二人距离越来越近,JLo出现在数学俱乐部里教大家跳舞【竟然成为了结尾的一个扣】也没有引起任何老师的反感【当然美国这样也可以理解】,一路看下来,为什么拥有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各位艺人们没有都去找个老师谈恋爱?男主显然是你们的标准答案,幸福生活手到擒来啊。对于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拥有距离感的塑造本应直观得多,跨越苦难的结局才让人安心,但这部小甜剧的婚车显然直直地一路开下去了。 这就又导致之后的必将到来的暂时分开显得儿戏了。在面对波折前两个人的改变自己挑战充满了鸡汤式的儿戏暂且不提,就如豆瓣短评所言,提名了格莱美就分了?尊重一下Kat的工作性质好伐?真正使二人产生分歧【即二人认为不可能共同创造一体化的生活】的应当是从无孔不入的摄像头、忙碌的工作安排深入到Kat的工作性质决定她的生活也将成为她的事业与牟取利益的一部分而这是正常人不愿接受的条件甚至底线,为什么变成因为Kat的事业成功而产生了距离感???太迷惑了。前面的顺风顺水在分开的环节里变成了巨大的真实感杀手,看起来两个人都对于从事行业的差距毫无准备,以至于到这儿,真正幼稚的反而是一直看起来成熟的男主了,偏偏这还是一个应当看起来是理智的决定。玩儿呢? 直到结尾JLo终于幡然醒悟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溜了溜了。K歌情人、泽西女孩、山下智久灵魂附体,银幕内外再度变成了所有人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的状态。电影结束,走人,情人节快来了赶紧准备准备。不,这部电影、这个题材理应能够挖掘出更多的东西。名气,流量,无孔不入的互联网,这个时代能够短暂赋予任何一个人巨大关注度的魔法我们早已亲眼见过。这部电影最不真实的地方,在我看来反而不在爱情,而是故事中的人们对于名气这个坏朋友,以及所有真实逻辑的视而不见:名气与流量是娱乐行业的根本,前未婚夫哥Bastian作为女主Kat的制作人,事业难以直接解绑导致保持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二人关系走近之后一起面对,这难道不应该才是故事的核心任务?Kat是发歌可以空降榜首的明星,去学校露面的时候难保不会有人赶紧直播,被瓜分的名气总能使一两个周遭的普通人上头,Charlie为了保护Kat有没有做什么?小女孩的妈妈男主角的前妻,对于自己蹬掉的前夫走了大运...算了这片子直接忽略了妈妈这个角色咱就不额外添乱了,那么Charlie,可爱的男主角,知晓Kat确实已经倾心于自己之后,怎么能因为这种破理由选择离开?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来自好莱坞的大牌创作者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名人生活和方方面面的方便,就恰恰不能点破爱情电影的主旨:名气是幻觉,爱情同样也是,你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要做出属于你自己的选择,不管你是谁。所以他们哪怕能够写出让Kat独立完成生活任务的情节单元,也根本说不出I am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 asking him to love me这个程度的,画龙点睛的台词。这使得本片的创作停留在充满了娱乐行业自我想象气质的程度:我拥有很多东西但我不幸福,在2000万比一的观众席中因为天赐良缘而挑到了某个还不错的普通人,我们可以证明彼此都有一颗金子做的心。不,如果珍贵的东西是这样唾手可得的,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电影终究不会真正探讨这一世代的信息环境与价值判断当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电影创作者对于这个流量时代本身,大概也只是一知半解,不然也不会在结尾的无数玩法中,偏偏选择哈利遇上莎莉在三十多年前用过的那一个。。 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往高了说,爱情不是这样,爱情电影不是这样,电影不是这样,时代也不是这样。不论你我是否认同女主的选择、男主的选择,任何可能性中的选择都值得被记录、被呈现,而在一些苛刻的条件被满足之后,还会成为经典而被记住,甚至成为箴言而引导人们。而我们的时代,无论因为无孔不入的流量还是因为仍浮于表面的写作,最终不再拥有如同诺丁山一样的爱情,once in a lifetime.
Copyright © 20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