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前2/3值得5星,后面1/3后继乏力。对女性负罪感的讨论是一种重要关注,但是基于中产的故事背景设计有局限思考。去除女性自身的负罪感我认为是女性自我解放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前夫“死而复生”前,nana一直活在负罪感中,丈夫、父亲、儿子的死去,她觉得都是因为自己,好像自己就不配活着、不应该被允许被生活善待。所以她默默吞下周遭隐隐约约的讽刺和各种审判意味的目光,苛刻要求自己如水般拟合现在的家庭,克制到自虐的度日仿佛一种赎罪。而在前夫出现后,她仿佛自动无罪获释,终于被允许活着。在和现任丈夫坐在家里喝咖啡的时候,自我原谅了的nana真的有一种释然的美丽。Live without guilt. 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解放一大批在煎熬的女性。我真的是想摇着所有女性(包括我自己)的耳朵说:Live without guilt! 不要有负罪感!但是后面小半部分的电影有点矫枉过正,女主回归前夫的设计甚至会让人怀疑影片是否真的完成对女性负罪感的讨论。nana回归原本负罪感的来源是否真的是一种去除负罪感后的自由选择?不过,电影设定的背景还是在中产及以上的富贵人家,无论是现任丈夫(有钱老男人)还是归来后的前夫(苏哈托夺权后的军官势力)都是能够给予nana极高的生活水平,影片还是会让人质疑讨论女性主题时常有的局限性:是否女性的自我解放,只能在物质被满足后成为一种附加题般的点心?#72届柏林电影节
Copyright © 2009-2022